国际商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全球治理专栏

  • 全球文明倡议: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全球治理新理念

    文君;徐偲;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来回答“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进入多极化发展格局,全球治理领域产生了新的时代诉求,具体表现为国际格局复杂变化亟待文明新秩序、各国利益高度关联提供发展新基础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呼吁全球善治。在此背景下,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了全球文明倡议全新内容:以尊重文明多样性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放包容、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和平理念、以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守正创新、以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立己达人;在实践中,全球文明倡议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人民为中心超越资本为中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霸权体系。

    2025年02期 No.22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贸易国际治理:重塑WTO中心化地位

    吴晓丹;

    数据的经济、人权、安全和主权等多元属性及相关问题复杂性导致各国规制跨境数据传输的价值理念、政策取向与路径方法存在重大分歧,成为隐形非关税壁垒。美国、欧盟等以自我价值取向和利益为基础,推进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的俱乐部式规制集团,是国际治理分散化和WTO电子商务谈判不顺的根本原因,必须重塑WTO数字贸易国际治理的中心化地位。具体方向和路径为顺应法律多元主义,推进多中心治理;基于数据的人权属性推进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一体化保护;结合政治和法律手段灵活规制国家安全例外。重视规制自主权和数据发展权的中国方案对于重塑WTO极为重要,应细化规制自主权和数据发展权的国际叙事,以建制性规则体系强化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影响力。

    2025年02期 No.223 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数字经济与贸易

  • 数字贸易壁垒测度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兼与DSTRI和DTRI的比较

    马述忠;张道涵;刘锴;廖润东;

    数字贸易壁垒是一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对数字贸易施加的各种限制措施。科学、全面地测度数字贸易壁垒是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目前缺乏一套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所面临的数字贸易壁垒的指标体系。本文在梳理现有指标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从数字产品税、数据本地存储、市场准入限制、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隐私保护五个维度构建测度数字贸易壁垒的指标体系,并得到相应的数字贸易壁垒指数。进一步地,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指标测度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壁垒强度及其对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产品异质性。

    2025年02期 No.223 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贸易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窦凯;孙薇;

    数字贸易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本文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数字贸易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技创新赋能实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数字贸易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能够直接促进制造业向高质量层次跃进,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时间样本变换、GMM广义矩估计法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贸易的赋能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并且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赋能效应强于其他行业。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科技创新赋能实力以及产业结构优化间接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年02期 No.223 4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制度距离对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

    冯碧梅;王子薇;

    本文基于OECD—TIVA数据库和WGI数据库测算2012—2020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额和双边制度距离,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对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距离的缩小有利于促进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但其影响因制度距离的维度、数字服务贸易的类别、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水平、贸易双方是否签署涵盖数字贸易条款的自由贸易协定而存在差异。机制检验表明,制度距离通过双边政治关系和国家间解决商业纠纷的效率差距两条路径影响数字服务贸易。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为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223 6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贸易

  • 深化中非经贸关系能否缓解非洲“过早去工业化”——基于贸易与投资视角

    郭浩;李荣林;

    深化中非经贸关系能够为非洲国家应对“过早去工业化”提供新动能。本文基于扩展的Krugman模型,论证了产业间贸易环境下贸易、投资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理论联系,并通过识别和构建非洲“过早去工业化”指标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贸易与投资能够缓解非洲国家“过早去工业化”,并促进其工业发展。扩展分析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深化中非经贸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对非贸易与投资能够显著缓解拥有境外经贸合作区国家的“过早去工业化”;深化中非经贸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非洲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良好的“益贫性”效应。本文研究为非洲国家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对非贸易与投资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2期 No.223 8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投资

  • 企业异质性、外部不确定性与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

    阎大颖;闫佳雯;

    本文选取2004—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微观交易数据,通过建立企业可转移优势和不可转移优势的一般均衡模型,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对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外部不确定性对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可转移优势与不可转移优势均对选择绿地投资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东道国与母国不确定性则对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关系有多重调节机制。基于样本分组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决策存在差异性。本文研究对中国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推进对外直接投资持续稳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2期 No.223 10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管理学

  • 农产品产地信息具体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眼动和实验的证据

    刘浩;郭晓凌;赵君慧;

    农产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农产品的研究,但农产品产地信息具体性程度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尚未得知。本文基于信号理论,从农产品产地信息具体性出发,探究其对消费者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三项研究发现:当产地信息更具体时,由于农产品—产地的积极联想,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自然性、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进而提升其购买意愿;地区典型性在产地信息具体性对感知风险和感知自然性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对于低地区典型性产品,具体的农产品产地信息能显著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自然性,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进而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于高地区典型性农产品,具体的产地信息并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丰富了农产品营销的研究领域,拓宽了信号理论的适用范围和研究情境,深化了农产品地区典型性的研究,为政府和商家的农产品管理提供了实践启示。

    2025年02期 No.223 12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学研究

  • 数据主权视阈下的数据跨境流动及中国因应

    姚天;王宇;

    基于数据新型生产要素之战略性,主权因素成为数据跨境流动场景的关键限制,表现为数据定位壁垒与数据出境壁垒。不同国家之间的数据主权立场存在差异,其中的数据主权博弈影响着一国数据跨境流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家间有失协调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以及该领域内国际规则的缺位极大地阻碍了数据跨境有序流动。中国对待数据跨境流动秉持安全与自由相平衡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应当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的制度框架,在立法上应适时细化专门性的数据保护法,重视数据跨境流动纠纷应对机制的建构。

    2025年02期 No.223 14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