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维;兰宜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变,尤其是5年过渡期结束后,国内服务市场对外全面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主要考察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首先讨论了服务贸易环境的改变;其次实证研究了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在面对市场更加开放、竞争逐步激烈的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特征是否有一个根本转变。再次,分析了过渡期结束后我国服务业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发展展望;最后基于科学发展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8年02期 No.121 9-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马少晔;周力;应瑞瑶;
本文对近10年来中国农产品对东亚出口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简单回顾,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影响出口额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竞争效果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对东亚出口增长的首要因素。不同时期竞争效果的作用不尽相同。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额快速增长,农产品竞争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口额增长更加依赖于东亚进口需求的增长;出口额增长较慢的时期,竞争效果的推动作用表现突出;出口额减少的时期,增长效果是导致出口额减少的主要原因,但整体竞争效果却起到了抵消作用。此外,市场效果和商品效果对出口额增长贡献较小,纯二阶效果则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2008年02期 No.12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殷醒民;
东亚IT产业发展的贸易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东亚IT产业的技术来源于美国。通过承接美国计算机企业的"外包"业务,东亚在IT硬件设备制造领域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第二,东亚与美国的IT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与电子部件,反映了美国企业将IT中间产品"外包"到东亚区域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全球IT产品的国际外包浪潮。第三,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不同于东亚—美国之间的贸易特征,日本、韩国和东盟通过向我国出口集成电路及其电子零部件获得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而我国则将进口的集成电路和电子零部件装配成电子产品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各地。
2008年02期 No.121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路路;曾铮;唐宇;
产品内分工框架下,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两个渠道作用于国家间贸易利益的归属。文章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附加值概念,构建了关于两国贸易利益分配模型。模型结论表明当南方国家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扩展时,会触动北方国家在这些环节的既得利益,引发贸易摩擦。文章运用该模型,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现状分析,充分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现实性。
2008年02期 No.121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雪锋;龚新蜀;
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新疆应抓住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与中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本文分析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指出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分析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前景。
2008年02期 No.121 35-3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文平;
人类的经济活动,无不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发生和展开。一方面,企业对生产区位的选择和聚集,形成了经济的具体空间结构;另一方面,既定的空间结构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对生产区位的选择。文章通过对空间经济学理论的梳理,比较分析了三个主要的空间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聚集、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空间经济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持有的态度。
2008年02期 No.121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建欣;张忠根;
蔬菜的质量安全不仅影响国内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我国蔬菜的出口贸易,而农户的生产行为对蔬菜的质量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户生产的实际,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进一步利用山东和河北两省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和分析农户种植安全蔬菜①生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蔬菜的生产规模、生产模式、政府服务和农户态度对农户安全蔬菜的生产行为影响显著;同时,户主年龄对安全蔬菜的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2008年02期 No.121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鲁钊阳;李名杰;
川渝产业结构与南亚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川渝自身的区位优势明显,有必要联手拓展南亚国家市场。在此过程中,川渝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物流市场,加快高层次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做好其他相关的外贸配套工作,充分将潜在的竞争优势转化现实的竞争力。
2008年02期 No.12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