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

国际贸易

  •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之特征及互补性分析

    张复宏;张吉国;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品种比较集中,东盟在中国水果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在品种结构上具有互补性,为了有效降低出口市场风险,需要考察水果产品出口与主要进口市场之间的互补关系,以明确国际市场上的可靠需求者。本文通过计算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相关水果品种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指标,阐述了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特征及其互补性。

    2009年05期 No.130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1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63 ]
  •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形成、运行机制及启示:竞争性自由化视角

    王威;

    本文主要从美国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发展演化与实施的视角探讨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形成与其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双赢合作机制的启示。

    2009年05期 No.130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0 ]
  • 韩美FTA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赵金龙;

    韩美FTA(自由贸易区)在促进韩美两国贸易合作与经济融合的同时,将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在考察了韩美FTA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韩两国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指数与中美出口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同时运用GTAP(全球贸易分析系统)模拟了韩美FTA对中国福利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平衡、贸易条件等多个指标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韩美FTA将有可能降低中国的福利,扩大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并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但是从产业层面上来看,韩美FTA对中国各产业贸易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2009年05期 No.130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59 ]
  • 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吴学君;易法海;

    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分别计算了园艺产品从1997-2007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园艺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我国园艺产品11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引发的贸易增量基本相当。

    2009年05期 No.13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5 ]
  • 基于指数法的我国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演变分析

    曹旭平;沈杰;

    采用MCR指数、HHI指数、D指数、E指数对我国林化产品及其主要林化产品的出口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林化产品整体和个体出口市场结构均较集中、林化产品出口风险较大、松香和松节油出口市场结构呈优化趋势、活性炭和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优化不明显、糠醛出口市场结构恶化的结论。

    2009年05期 No.13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64 ]

经济学研究

  • 出口退税政策变动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就业的影响——以制造业为例

    蒋荷新;李小娟;

    我国制造业私营企业的出口贸易就业弹性整体上高于外资企业,表明私营企业出口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高于外资企业。反过来,意味着私营企业出口增速减缓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也较大。根据制造业细分行业平均就业弹性估算的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变动引起的就业损失表明,私营企业集中的行业在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变动中受到较大影响,而外资企业集中行业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估算结果证实了出口退税的政策成本主要由内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承担的结论。

    2009年05期 No.13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辽宁省对外开放度的测算与比较研究

    张庆君;

    对外开放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本文利用相关数据,测算了辽宁省的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生产开放度和经济开放度指标。并通过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省市及全国平均开放度水平的比较,分析了造成辽宁省对外开放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9年05期 No.130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75 ]
  • 国际服务外包动因:从“降低成本”到“提高服务质量”

    孙晓琴;黄静波;

    本文从国际竞争的视角构建了博弈模型来分析国际服务外包的动因。在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外包其核心业务时,寻求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才是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动因。这一结论通过印度、爱尔兰、中国等21国的Panel Data计量模型得到了验证。为此,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企业自身质量及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

    2009年05期 No.130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7 ]

国际投资

  • 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变迁偏向:全国、安徽省、广东省的比较研究

    刘国晖;

    本研究发展并检验了诱导创新假说。揭示欠发达经济在依靠技术引进启动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诱导技术变迁偏向的机制。为验证假说,研究中选取了1992-2006年全国、安徽省、广东省的制造业相关数据,采用SUR方法估计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相对应的成本份额方程,并计算要素相对价格不变下的劳动、资本、能源要素的投入比例,得出结果认为,安徽省制造业由于工业化发展层次较低不具备诱导创新假说成立的条件,而广东省及全国总体制造业支持诱导创新假说。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我国应该实行控制工资-利率低速稳定增长、适当提高能源价格、加大科教投入、完善要素市场等政策,以促进技术变迁偏向更好地适应要素禀赋特征。

    2009年05期 No.130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外商投资对内资工业部门利润率的影响研究

    李未无;

    本文利用1999-2006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GMM)和两阶段最小二乘(TSLS)估计方法,就外商投资对内资工业部门利润率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展开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外商投资不利于内资工业部门利润率的提高,但内资工业部门内部的市场竞争对其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更大。规模效应和研发投入对提高内资工业部门利润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内资工业部门,外商投资对其利润率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具有明显的差异。

    2009年05期 No.130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3 ]
  • 参与一体化进程中墨西哥的FDI流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蓉;

    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本文研究了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FDI流入的变化,并找出了在参与南北型一体化进程中影响墨西哥FDI流入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加入南北型一体化虽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但是发展中国家也要注意在吸引FDI流入过程中可能对本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2009年05期 No.130 74-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0 ]

管理学

  • 价值链、产业转移与国家产业安全

    吴华清;黄志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安全问题,是全球价值链升级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地区)主导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分离与转移的必然结果。通过价值链理论回顾与分析,揭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全球价值链角度重新界定国家产业安全的本质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机制,有利于我国产业安全管理与产业结构升级。

    2009年05期 No.130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1 ]
  • 对克鲁格曼独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探析

    崔凡;

    克鲁格曼开创的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是近三十年来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流。众多的经济学家与克鲁格曼一起投入到了这些理论的建设中。本文以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即通过比较克鲁格曼与其他学者的工作,指出了不同学者的学说之间的联系,梳理了近三十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认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近三十年来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的核心理论,其影响是深远的。

    2009年05期 No.130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5 ]

法学研究

  • 论反倾销中公共利益原则的作用

    刘凯旋;孙凤英;

    文章从公共利益原则的由来及其在立法实践中的现状、从多角度探究公共利益原则的本质,进而探悉公共利益原则在实施反倾销措施中的作用,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反倾销法律制度,把公共利益原则正确运用于反倾销实践,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2009年05期 No.13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