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红燕;韩立岩;
本文采用1998-2005年①我国工业行业数据,就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贸易促使我国工业向更清洁的行业结构转变,这种结构的转变降低了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其次,贸易促进了我国环保技术的进步,由此产生的技术效应减少了工业各行业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改善了环境;最后,由于出口规模扩大对环境产生的负效应远远超过正的结构和技术效应,因而贸易对环境的总效应为负。另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不成立。
2008年03期 No.122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王江;罗羽;
在奥运经济的作用下,功利性的投资、劳动力市场的聚集效应以及非制度因素的改变,会在水平结构和层次结构两方面影响国内居民的需求模式。同时由于经济政策的时滞性以及投资的乘数作用、加速作用,这种影响会对后奥运时期的经济运行有持续性的影响。从需求贸易理论的角度出发可知,奥运经济下投资、就业、非制度因素对需求的影响,是通过需求模式的改变来影响国内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及贸易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成为后奥运经济下优化贸易结构的驱动。
2008年03期 No.122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艺卓;田志宏;
本文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分析影响世界纸和纸板的贸易格局的因素。论文首先分析了世界纸和纸板的贸易状况;然后对世界纸和纸板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结论:世界绝大部分纸和纸板以产业内贸易方式参与国际贸易;最后对影响纸和纸板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2008年03期 No.122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游德升;
本文对我国芦笋的国际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芦笋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可比净出口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芦笋的出口价格稳步上升;世界市场占有率总体较高,呈现波动状况;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很有优势,呈先升后降;可比净出口指数也很高,总体比较稳定。
2008年03期 No.122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方晨靓;
纺织服装产品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出口产品种类,近年来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但是统计数据显示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正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极有可能出现了"贫困化增长"。本文主要利用一个基于单要素贸易条件的经济福利模型,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测算出纺织品服装行业经济福利的变化水平,从而判断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抵消了这种恶化带来的福利损失,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并未出现"贫困化增长现象"。
2008年03期 No.12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尹浩华;陈继勇;
入世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外部经济失衡愈来愈严重,这两者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关联。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主导了我国的加工贸易,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外商投资于该领域,直接导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给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了一个现实、有益的视角。
2008年03期 No.12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丽丽;
近10年来,区域一体化安排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区域一体化安排是全球一体化的铺路石还是绊脚石?本文通过对1993-2003年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和安第斯共同体(ANDEAN)5大区域一体化安排下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几点启示。
2008年03期 No.122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谢光亚;向筠;
本文通过对我国制药业国际化现状的把握,结合产业组织分析SCP框架对我国制药产业组织形式的研究,制定出适合我国制药产业的国际化成长的战略模式。
2008年03期 No.122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畅;
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资工作中一直强调招商引资的重要性,相关政策法规也多偏向于引资方面,而对于与引资相伴而生的撤资问题则研究不多。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撤资问题也逐渐显现,并对我国的就业、经济、外贸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年03期 No.122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孔晨;李元旭;
当前,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逐年增加,而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却发生着转变,倾向于采用独资企业形式。本文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演化理论的基础上,依据PEST分析框架,收集整理近2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初步分析了外商对华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回归结论如下:国内经济总量、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与跨国公司独资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与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独资化倾向呈负相关关系。
2008年03期 No.122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戴翔;郑岚;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客观要求,加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问题。基于Kojima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与相应产业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具有贸易导向型特征,其现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政策措施。
2008年03期 No.122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阮晓莺;
台资对福建省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了福建省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示范和竞争作用,提升了福建省企业的技术水平;带来较为先进的经营理念,并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台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还不显著。要努力促进台资的技术溢出能力,提高福建省内资企业对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
2008年03期 No.122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海波;
本文分别从理论角度、实证角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对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理论研究部分对"替代说"和"互补说"有关理论分别进行了介绍;实证研究部分将现有研究划分为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以及产品层面四个层次,并对每一层次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政治经济学研究部分,主要就补偿投资的有关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8年03期 No.122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